
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社会消费品零售蓬勃发展,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耒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2020年1-12月全市完成社零总额147.42亿元,增速在衡阳市七县市中考核排名第二;实际利用内外资年均增长15%,2020年1-11月份引进产业项目110个,完成实际到位内联引资金额54.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800万美元;电商扶贫示范店年均增长200%,2020年新增371个,是2016年的185.5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0%,2020年1-11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06000万元,农村网络零售额15000万元;2020年1-8月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为9004万元,增速排名衡阳七县第一;粮食收购年均增长8.2%,“十三五”期间共收购稻谷8万吨。
这是“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扩内需、保增值,抓项目、求发展,抓粮食、保安全”发展思路,狠抓产业转移,加力推进商贸流通,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力做好商务粮食工作交出的答卷。
推进粮油产业转型升级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加强粮食储备保障能力,全市新增粮食收储企业4个,维修改建新增收储仓容4.5万吨,全市粮食收储能力突破13万吨,较“十二五”时期增加了50%;新增各种机械设施设备95台(套),粮食质量检测检验设备187台(套),新建粮食产品服务中心27个,增加烘干机83台,日均粮食烘干能力达到830吨,日均粮食收储能力1800吨,各种粮食质量检测能力达到2100吨/天,粮食储备能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品牌战略,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广种植优质品种,全市培育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5个、衡阳市级7个,创建国家驰名粮食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4个。全市粮油优质化率达到65%,神农国油、利天然、绿海、漂洋等名优粮油产品饮誉大江南北,“好粮油”示范县工程全面铺开,全市优质品率全面提升。
全市确定了3个粮食应急储备企业,2个应急加工企业,22个应急供应网点,全面落实地方储备粮10500吨,油脂储备300吨,成品粮储备1500吨,切实保障常住人口等保证对象7天的基本口粮。全市粮油加工规模企业达5个,年总产值10.5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加了2.4倍,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密切跟踪监控粮食供给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全面掌握应急粮食加工企业、大型超市、大米批发经销商、农贸市场等部门的粮油库存、销量、价格等变化情况,保障了粮食市场安全稳定。
“赶趟”新时代,推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近年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市商粮局“赶趟”新时代,引导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全市创建电商企业共计1500余家,其中省级认定电商企业19家,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48个(其中省定贫困村32个),引导电商企业利用“直播+”开展直播带货1000余次,积极为我市特优产品打开销路,帮助农村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我市农村网络零售额15000万元。
此外,一大批电子商务个体经营户依托淘宝网、当当网、我连网等第三方网络平台,开设网店从事在线营销活动,开启流通业发展的新模式。
抢抓机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我市抢抓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拟投资30亿元的蔡伦抄纸项目、拟投资5亿元的同乐堡产业园项目、拟投资40亿元的东湖温泉度假开发项目、拟投资5.36亿元的含铅废渣再生回收整合搬迁项目、拟投资2亿元的能源产业开发一期项目、拟投资3亿元的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拟投资3亿元的畜禽养殖仓储冷链物流项目、拟投资15亿元的合兴中心城商业城市综合体项目、拟投资3亿元的居然之家建材城项目、拟投资2.4亿元的嘉轩建材产业园浆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完成全年任务的100%,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断夯实市场基础,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2016年以来,我市提质升级改造市场建设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米,市场建设投入近3亿元,市场提质升级改造投入近4000万元,对金山市场一楼农副产品市场、金南果蔬市场、金华路佳发市场、金华市场、西湖市场、水东江综合市场、灶市综合市场、蔡伦综合市场、腾兴市场、蔡子池农贸市场等10个主城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了全面提质升级改造,改造建筑面积2万平米,改造外围面积2.37万平米。完成了黄市镇农贸市场、五里牌街道五里牌居委会市场、大和圩乡春江铺市场、小水镇梧桥铺市场、公平圩镇市场、马水镇市场、导子镇市场、龙塘镇司兰桥市场、仁义镇市场、永济镇市场等12个农村农贸市场的新建、改(扩)建,我市各类市场流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流通规模逐步扩大,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我市不断夯实市场基础,参与或举办重大经贸活动,全市建成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家、过亿元的农贸市场3家、过亿元的百货商场1家、过亿元的大型超市1家。组织参与了“湘商大会”“中博会”“港洽周”“沪洽周”“湘南投洽会”“衡州论坛”等重大招商推介活动,组织实施了“2018年油茶论坛”“2019年湖南春季乡村文化旅游”中的厨师大赛、赶集节和商务诚信兴商等活动,商贸影响力不断增强。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大开放大流通发展格局形成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改革部署,2016年,顺利实施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和市招商局的合并组建工作,成立市商务和粮食局。2019年,顺利完成耒阳市市场服务中心的合并工作。完成职责职能的并入与划转,将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监管执法职责职能分别划转给市畜牧水产局和市食药监局;承接内联引资职能,实现内资外资的统一管理,形成“大招商、大开放、大流通”的发展格局。
风帆高扬再启程 续写“十四五”新篇章
强化招商引资。我市将继续强化招商引资,推进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项目、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重点,按照“供给优化、外贸增量、产业集聚、节能环保”四大招商导向,以“三类”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企业以及行业领军和科技先导企业为目标引进名优企业。
优化流通规划布局。落实《衡阳市2014-2035年耒阳城市商业网点行业规划》,主城区按照“做优零售商业、做精旅游商业、做大专业市场、做强现代物流”四条主线,形成“一轴、两带、四中心”的基本框架;实施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程,推动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向农村拓展,强化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区域连锁、双向流通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大物流网络,积极与全国大物流公司对接,努力培育“一乡镇一产业”和“一村一品”,鼓励定制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开辟粮食安全保障新路径。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加强粮食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推动粮食领域开放发展,全面提升粮食安全系数和粮食产业化效益。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应急机制,扩大肉类、食糖、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的政府储备规模,建立应急信息平台,提高应急能力。
扬帆起航风正劲,逐梦前行正当时。(记者 王颖 通讯员 谭亚平)
责编:梁昕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三伏天如何科学度夏?中医专业人士为你支招
【简讯】三架街道:屋场恳谈话安全 交通出行筑防线
喜讯!耒阳市文联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 “三下乡” 优秀团队称号
夏塘镇:严查涉摩涉电违法!守护农村道路安全出行
耒阳市举办2025年结核病防治暨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培训班
我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机构下沉试点工作获好评
情暖“八一”:老兵“见”老兵 暖人又暖心
联通引领数智转型 政企协同共绘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下载APP
分享到